不容置辩
解释
不容置辩的意思是不容许别人辩解,指没有辩护的余地。通常用于形容事实或论据非常确凿,无法反驳。
故事来源
话说唐朝时期,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,因其诗才出众,名满天下。一日,他与友人郊游,途经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,李白兴致勃勃,提笔赋诗。 诗成后,友人读罢,赞不绝口,对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情感表达,赞赏有加,但也提出了一点小小的意见。“诗中所写‘飞流直下三千尺’,虽气势磅礴,但恐怕夸张了些,毕竟三千尺实在太过惊人,不太符合实际情况。” 李白听罢,不怒反笑,说道:“我的诗,乃我心中所感,胸中所涌,并非实景描写,何必拘泥于字面,去考究其真伪?诗意之所在,乃在于情,在于景,在于读者心中所产生的共鸣。你所说‘三千尺’夸张之说,是曲解之意,完全是无稽之谈,不容置辩!” 友人听后,自知理亏,便不再言语。此事便传为佳话,后人常以此为例,说明艺术创作的真谛不在于对现实的完全复制,更在于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张力。
用法
主要用于表达事实或论据的不可辩驳性,强调其确定性和权威性。
例句
-
他的说法不容置辩,事实就是这样。
tā de shuōfǎ bùróng zhìbiàn, shìshí jiùshì zhèyàng.
他的说法不容置辩,事实就是这样。
-
证据确凿,不容置辩!
zhèngjù quèzá o, bùróng zhìbiàn!
证据确凿,不容置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