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面埋伏
解释
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形容敌军被重重包围,无路可逃。也比喻四面楚歌,孤立无援的困境。
故事来源
公元前202年,楚汉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,汉王刘邦率领大军包围了项羽的部队,项羽被围困在垓下。汉军采用了“十面埋伏”的战术,将项羽的军队包围得水泄不通。项羽的士兵士气低落,军心涣散,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自刎。 “十面埋伏”的战术,在历史上屡见不鲜,它利用兵力优势,将敌军包围,使其无法逃脱,从而取得胜利。 然而,“十面埋伏”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,如果被敌军识破,就会陷入被动,甚至全军覆没。所以,在运用“十面埋伏”战术时,一定要谨慎小心,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用法
这个成语形容军队布下重重埋伏,将敌人包围的战术,也比喻四面受敌,陷入绝境。
例句
-
敌军已经被我们团团围住,可谓是十面埋伏。
dí jūn yǐ jīng bèi wǒ men tuán tuán wéi zhù, kě wèi shì shí miàn mái fú.
敌军已经被我们团团围住,可谓是十面埋伏。
-
这场比赛我们准备了很久,制定了十面埋伏的战术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zhè chǎng bǐ sài wǒ men zhǔn bèi le hěn jiǔ, zhì dìng le shí miàn mái fú de zhàn shù, zuì zhōng qǔ dé le shèng lì.
这场比赛我们准备了很久,制定了十面埋伏的战术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