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真面目
解释
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故事来源
庐山,风景秀丽,云雾缭绕,常使人看不清它的全貌。宋代诗人苏轼游庐山,写下了名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,不了解庐山的真实面目,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,被眼前的景物所迷惑,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。这正好比喻我们看待问题时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而看不到问题的本质。只有跳出问题的局限,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,才能看清问题的真相。 传说中,庐山的形成与一位名叫匡俗的高人有关。相传在周武王时期,匡俗来到庐山隐居,他精通天文地理,深谙山川形势,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,决定在此修炼成仙。匡俗在山上建造了一座简朴的茅屋,每天清晨便打坐修炼,夜间则观星象,探究宇宙奥秘。他潜心修炼数十年,终于得道成仙,羽化登天。 匡俗升天之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将这座山命名为“庐山”。从此以后,庐山就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仙山圣地,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,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和传说。 苏轼的这首诗,更是将庐山的神秘和壮丽,以及人们难以看清庐山真面目的困惑,描写的淋漓尽致,成为千古绝唱。
用法
用于比喻看问题要全面,要跳出局限,才能看到本质。
例句
-
他总是看不清问题的本质,就像身在庐山之中,看不清庐山真面目一样。
ta zongshi kan bu qing wenti de benzhi, jiu xiang shen zai lushan zhi zhong, kan bu qing lushan zhenmianmu yiyang.
他总是看不清问题的本质,就像身在庐山之中,看不清庐山真面目一样。
-
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,才能看清事情的庐山真面目。
zhi you tiao chu guyou de siwei moshi, cai neng kan qing shiqing de lushan zhenmianmu。
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,才能看清事情的庐山真面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