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实就虚
解释
避实就虚,指避开敌人的主力,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。也指在谈话或写作中,回避主要问题,只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。
故事来源
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发生战争。晋军主帅晋文公,深知楚军实力强大,但他并没有与楚军主力硬碰硬,而是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。他先派兵佯攻楚军右翼,吸引楚军主力注意,然后集中兵力偷袭楚军左翼,取得了重大胜利。这场战役,充分体现了避实就虚的军事智慧,也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经典案例。晋军之所以能取得成功,是因为他们准确地分析了战场形势,找到了楚军的弱点,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临强大的对手时,不能盲目蛮干,要学会灵活变通,扬长避短,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用法
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军事、竞争、辩论等场合中,避开强势对手,寻找对方弱点进行攻击的策略。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,回避主要矛盾,只处理一些枝节问题的做法。
例句
-
面对强大的对手,我们应该避实就虚,选择薄弱环节进行攻击。
miàn duì qiángdà de duìshǒu, wǒmen yīnggāi bìshíjiùxū, xuǎnzé bóruò huánjié jìnxíng gōngjī.
面对强大的对手,我们应该避实就虚,选择薄弱环节进行攻击。
-
在辩论中,他总是避实就虚,不敢正面对答。
zài biànlùn zhōng, tā zǒngshì bìshíjiùxū, bù gǎn zhèngmiàn duìdá
在辩论中,他总是避实就虚,不敢正面对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