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取豪夺
解释
巧取豪夺,指的是用各种巧妙的手段骗取或强夺财物。巧取,指的是用欺骗、诡计等手段;豪夺,指的是用武力、强迫等手段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贪婪的人或势力强横的人非法获取财富的行为。
故事来源
话说北宋时期,有个叫米芾的书画家,嗜好收藏名家字画。他为了得到心仪的字画,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。有一次,他听说宰相蔡京的儿子蔡攸收藏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迹,便想方设法地想要得到它。他先是以研究为由,向蔡攸借来这幅字画,之后又以各种理由推脱,一直拖延着不归还。蔡攸几次催促,米芾总是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。最后,米芾干脆厚颜无耻地将这幅字画临摹了一幅,然后把临摹的字画还给了蔡攸,自己却将真迹据为己有。米芾这种巧取豪夺的行为,在当时引起不少非议,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狂热追求。
用法
巧取豪夺常用来形容不择手段地获取财物,多含贬义。
例句
-
那些富商巨贾,巧取豪夺,积累了大量的财富。
nàxiē fùshāng jùjiǎ, qiǎo qǔ háo duó, jīlěi le dàliàng de cáifù.
那些富商巨贾,巧取豪夺,积累了大量的财富。
-
历史上,许多战争都是为了巧取豪夺资源而发动的。
lìshǐ shàng, xǔduō zhànzhēng dōushì wèile qiǎo qǔ háo duó zīyuán ér fādòng de
历史上,许多战争都是为了巧取豪夺资源而发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