惩前毖后
解释
惩前毖后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警戒以前所犯的错误,吸取教训,使以后谨慎些,不致再犯。它强调了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,并告诫人们要引以为戒,避免重蹈覆辙。
故事来源
西周时期,年幼的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执政。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等心怀不满,他们散布谣言,说周公居心叵测,意图篡位。成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,对周公产生了怀疑。周公为了避免内乱,主动选择远离朝堂,隐居东都洛邑。然而,管叔和蔡叔乘机发动叛乱,意图推翻成王,夺取政权。成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,悔恨不已,立即向周公求援。周公率兵平叛,成功平息了叛乱。此后,成王痛定思痛,深刻反省,并吸取教训,在周公的辅佐下,励精图治,使西周国力日益强盛。这次事件成为西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教训,成王也因此明白了"惩前毖后"的道理,即要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警示,并以此为教训,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。
用法
惩前毖后常用于总结经验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
例句
-
这次失败,我们必须惩前毖后,避免重蹈覆辙。
zheyici shibai,womenbixu chengqianbihou,bimian chongdaofuche.
这次失败,我们必须惩前毖后,避免重蹈覆辙。
-
吸取教训,惩前毖后,才能更好地前进。
xiqu jiaoxun,chengqianbihou,caineng genghaode qianjin
吸取教训,惩前毖后,才能更好地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