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实击虚
解释
避实击虚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,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。也比喻在辩论或写作中,避开主要问题,攻击次要问题,或回避要害。
故事来源
公元前623年,晋楚城濮之战,晋文公采用避实击虚的策略,取得了决定性胜利。楚军主力在中军,实力强大,晋文公并没有与其正面交锋,而是先派兵攻击楚军右翼,这一翼是陈蔡联军,实力较弱。晋军迅速击溃楚军右翼,随后又击败楚军左翼,最后,楚军主力被前后夹击,大败而逃。此战,晋文公以少胜多,充分展现了避实击虚的战术精髓。晋军避开了楚军强大的中军,集中兵力攻击其薄弱环节,最终取得了全胜,奠定了晋国霸主地位。这场战争不仅以军事上的胜利告终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,成为后世兵家学习和借鉴的经典战例。
用法
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军事战略,也常用于比喻其他方面的策略,例如:辩论、谈判、竞争等。
例句
-
面对强大的对手,我们应该避实击虚,选择薄弱环节进攻。
miàn duì qiáng dà de duì shǒu, wǒ men yīng gāi bì shí jī xū, xuǎn zé báo ruò huán jié jìng gōng
面对强大的对手,我们应该避实击虚,选择薄弱环节进攻。
-
讨论问题要抓住重点,不能避实击虚,含糊其辞。
táo lùn wèn tí yào zhuā zhù zhòng diǎn, bù néng bì shí jī xū, hán hu hu qí cí
讨论问题要抓住重点,不能避实击虚,含糊其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