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吐哺
解释
周公吐哺指的是西周初年,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治理国家,礼贤下士,以至“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”,意思是说,他每次吃饭,三次都因为迎接贤士而放下饭碗。形容礼贤下士,急于求才。
故事来源
周公旦,名姬旦,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,武王的弟弟。武王去世后,其子成王年幼,周公旦摄政辅佐成王,他勤政爱民,励精图治,为了巩固周朝统治,他礼贤下士,广纳贤才,有一次,周公吃饭时,三次放下饭碗,起身去迎接贤士。后来人们用“周公吐哺”来形容统治者礼贤下士、爱惜人才的典故。相传周公旦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伯禽说:‘我是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的叔父,我的地位已经很高了,但是我每天洗一次澡就要梳理三次头发,每次吃饭都要三次放下饭碗,起来迎接贤士,即使这样,我还害怕会失去天下贤才呢!’。这段话足以说明周公旦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迫切心情。
用法
用于赞扬领导者礼贤下士,广纳贤才。
例句
-
他为了国家大事,真是周公吐哺,广纳贤才。
tā wèile guójiā dàshì, zhēnshi zhōugōng tǔbǔ, guǎngnà xiáncái
他为了国家大事,真是周公吐哺,广纳贤才。
-
他虚怀若谷,周公吐哺,广罗人才。
tā xūhuái ruògǔ, zhōugōng tǔbǔ, guǎngluó réncái
他虚怀若谷,周公吐哺,广罗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