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口雌黄
解释
信口雌黄,指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成语出自晋朝孙盛的《晋阳秋》。古代用黄色颜料“雌黄”涂改文字,后比喻不顾事实,随意更改或捏造。
故事来源
晋朝时,有个名叫王衍的名士,特别擅长清谈。有一次,他跟朋友们聚在一起闲聊,谈论起老庄的哲学思想。他侃侃而谈,引经据典,然而言辞却前后矛盾,漏洞百出。有人指出他的错误,他就立刻修改说法,张口就来,毫不脸红。人们因此称他为“口中雌黄”,意思是说他说话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用法
信口雌黄通常作谓语、宾语和定语,用来形容说话不负责任,不顾事实,随意乱说。
例句
-
他信口雌黄,编造谎言,企图蒙混过关。
tā xìn kǒu cí huáng, biān zào huǎngyán, qǐtú méng hùn guòguān. huìyì shàng, tā xìn kǒu cí huáng, fābiao le bù fù zérèn de yányùn
他信口雌黄,编造谎言,企图蒙混过关。
-
会议上,他信口雌黄,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。
会议上,他信口雌黄,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