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内攘外
解释
安内攘外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先安定内部,然后才能抵御外部的侵略。它强调了内部稳定对于国家或组织安全的重要性。
故事来源
话说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,为了实现北伐中原的大业,一方面励精图治,整顿内政,稳定后方,一方面积极备战,积蓄力量,准备讨伐曹魏。他深知,只有安内才能攘外,只有国家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,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外敌,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梦想。 诸葛亮在位期间,他不仅重视农业生产,发展经济,还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例如减轻赋税,兴修水利,从而保障了蜀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与此同时,他积极发展军事力量,训练军队,加强边防,做好北伐的准备工作。他深知,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,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的入侵,才能在北伐的道路上取得胜利。 诸葛亮的安内攘外战略,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。
用法
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国家或组织在处理内外关系时的策略,强调先解决内部问题,再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性。
例句
-
国家要先安内攘外,才能长治久安。
guojia yao xian an nei rang wai, cai neng chang zhi jiu'an.
国家要先安内攘外,才能长治久安。
-
企业内部矛盾重重,想要发展,必须先安内攘外。
qiye neibu maodun chongchong, xiang yao fazhan, bixu xian an nei rang wai
企业内部矛盾重重,想要发展,必须先安内攘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