罚不当罪
解释
指处罚的轻重与罪行的轻重不相称,一般指处罚过轻。
故事来源
战国时期,赵国法家思想家荀况在《荀子·正论》中提出“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”,强调赏罚必须与功过相符。他认为,如果赏罚不明,轻重失度,就会导致社会动荡,人心不安。 故事里说,从前有个县令,贪污受贿,鱼肉百姓,罪行累累。可是,皇帝却因为这个县令是他的远房亲戚,只给他一个轻微的处罚,让他回家养老。百姓们对此愤愤不平,认为这是典型的罚不当罪。 而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。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误杀了人。虽然他没有主观恶意,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他依然要接受法律的制裁。然而,村民们都觉得他罪不至死,纷纷为他求情,县令最终判处他服役三年,以示惩戒。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“罚不当罪”的含义。前一个故事中,县令的处罚远远轻于他的罪行,体现了权力的滥用和法律的缺失;后一个故事中,虽然年轻人犯了罪,但处罚相对而言较为宽容,体现了法律的人情味和对特殊情况的考量。 总而言之,罚不当罪既可以指处罚过轻,也可以指处罚过重,关键在于处罚是否与罪行相符,是否公平公正。
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处罚与罪行不相称。
例句
-
他的惩罚与他的罪行相比,简直是罚不当罪。
tā de chéngfá yǔ tā de zuìxíng xiāngbǐ, jiǎnzhí shì fá bù dāng zuì
他的惩罚与他的罪行相比,简直是罚不当罪。
-
法院的判决,许多人认为罚不当罪。
fǎyuàn de pànjué, xǔduō rén rènwéi fá bù dāng zuì
法院的判决,许多人认为罚不当罪。